隨著台式機的不斷升級換代,很多人手裏或多或少都會閑置一些機械硬盤,尤其是3.5英寸的老舊機械硬盤,大部分人可能會選擇購置一個硬盤盒來利用老舊的機械鍵盤,而當手裏有多個機械硬盤時,硬盤盒就顯得捉襟見肘了,如果入手一款硬盤櫃的話,既能解決多個硬盤同時利用的問題,還能提升數據的讀寫效率,例如,我今天要與大家一起分享的這款ORICO雙盤位硬盤櫃,除了可同時讀寫兩塊硬盤,而且有著不錯的讀寫效率,還能有效保護硬盤數據,拆裝更是非常方便。

筆記本電腦櫃(老舊機械盤再利用,ORICO雙硬盤櫃打造最經濟的數據集站)


▶開箱

這款雙硬盤櫃的外包裝依舊保持著ORICO經典包裝風格,素白色的盒體配以藍、黑色字體,盒體正麵印有產品實物照,可讓大家第一感官了解到硬盤櫃的外形外貌,此外,還印有這款硬盤櫃的型號“DS200C3”,以及雙盤位的“2 Bay”字樣,並明確標出“3.5 Inch”字樣。



盒體背麵分別印有兩種輸出接口型號的參數,並配有實物圖,其中,型號DS200C3的輸出接口是USB 3.1 Type-C,支持USB3.1 Gen1 5Gbps傳輸速率,而型號DS200U3的輸出接口是USB 3.0,傳輸速率5Gbps,也是這兩個型號硬盤櫃唯一的一處區別,價格方麵,Type-C接口的DS200C3也會略貴一點,大家可以根據各自的使用需求選擇不同的型號硬盤櫃。



無論哪款型號的硬盤櫃,所有的物品都包括硬盤櫃體、電源適配器、電源線、數據線和說明書,整體上附件的配備還是比較齊全的,完全可以滿足用戶快速上手的需求。



兩種型號附件中的區別就是數據線的不同,DS200C3的數據線是Type-C接頭,而DS200U3的數據線則是USB-B接頭,電源適配器和電源線都是采用分體式設計,更便於拆裝,標準DC插頭,適配器上設有長條狀的電源指示燈,電源適配器和電源線連接後,長度約1.5米,基本可以滿足絕大部分場景使用長度的需求。



▶外觀

ORICO這款DS係列的硬盤櫃采用上下分體式的設計,由下方的櫃體和上方的扣蓋構成,ORICO這款硬盤櫃采用立方體造型,縱向周邊采用圓角過渡處理,整體尺寸為140x90x185mm,平麵占用空間並不大,桌麵級使用也不會占用太多空間。



硬盤櫃通體黑色,采用優質ABS材質,使得硬盤櫃具有非常不錯的抗衝擊性、耐劃以及防潮、耐腐蝕、電氣絕緣等優點,日常使用過程中,能很好地起到保護櫃內硬盤的作用,櫃體前端印有“ORICO”的logo字樣,靠近底部則帶有三個橫向排列的指示燈,左側的兩個指示燈對應兩個硬盤,右側的則是電源指示燈,帶電後,三個指示燈都會藍色亮起,讀取某一個硬盤時,相應硬盤指示燈藍色閃爍,指示狀態清晰明了。



櫃體背麵采用大麵積蜂窩散熱孔,櫃體底部也帶有多條散熱柵格,加上機身內置60mm雙滾珠軸承風扇,可實現高轉速、大風量,加速櫃內熱量的散出,再加上背麵和底部散熱孔的設計,讓櫃內熱量形成貫穿式的散熱,提升硬盤櫃的散熱效率。



DS200C3硬盤櫃的按鍵和插孔均布局在機身背麵靠下的位置,由左至右分別是電源按鍵、數據插口和電源插孔,這種背麵下方的設計,既方便觸按和插拔,又不影響硬盤櫃正麵的簡潔性,其中,電源按鍵采用圓形按鈕,略微凸起,盲觸的辨識度高,數據插口采用Type-C接口,通用性強,電源插孔則是采用標準DC插孔,支持12V4A電壓電流輸入,並能自適應100-240V寬電壓,有效確保硬盤盒處於一個安全電壓的工作環境。



櫃體的底部除了中部和邊緣的散熱柵格設計外,四角還設有球麵橡膠支腿,球麵麵積較大,放置在桌麵時,可穩固支撐硬盤盒,並可防止側滑或位移等情況。



硬盤盒上蓋采用與櫃體同樣的ABS材質,但表麵工藝與櫃體的烏麵略有不同,而是采用亮麵表麵處理,與櫃體形成一定的層次感,略顯不足的是,上蓋這種亮麵表麵工藝處理,比較容易沾染指紋,但清潔起來並不麻煩。



上蓋頂麵的周邊設有一圈環形凹槽,凹槽內均布條形柵格,與櫃體底麵和背麵的散熱孔形成整體通透的散熱通風環境,散熱孔巧妙地分布在上蓋的邊緣,既確保了上蓋的簡潔性,又不影響櫃體內部的散熱。



上蓋內部的四角內設磁鐵,與櫃體扣合時可穩固吸附在櫃體上,不會因為硬盤櫃的意外晃動而導致脫落,不同於常見的機械門設計結構,這種磁吸式的扣蓋設計,避免了機械門經常開關而導致的損壞情況,使用壽命得到了大大的延長。



櫃體與上蓋貼合的貼合麵四周帶有一圈凹槽,用於引導上蓋扣合,同時確保密閉性,此外,貼合麵兩端也帶有柵格設計,用於櫃體內熱量向上散出,本次體驗的DS200C3硬盤櫃帶有兩個硬盤倉,在貼合麵的倉口處帶有指示三角以及1、2的硬盤倉位標識,指示明晰,便於用戶準確插拔某一個硬盤,避免誤拔等情況。



硬盤倉內均在底角的一側設有標準SATA接口,對位插入硬盤的SATA金屬針,按倉口指示方向放入硬盤即可插入SATA接口,倉內底部還帶有橫向排列的凸起柵格條,主要用於支撐插入後的硬盤,柵格造型也能保持硬盤的平穩,也能更利於硬盤散熱。



▶體驗

在入手ORICO硬盤櫃前,大家一定要了解自己硬盤接口的類型,因為一些老舊硬盤的接口有IDE(並口)和SATA(串口)之分,而本次體驗的DS200C3僅支持SATA接口,所以,為避免入手後用不上,一定要先看清自己老舊硬盤接口的類型。



這款硬盤櫃的硬盤安裝非常簡單,這裏以兩個3.5英寸、SATA接口的舊硬盤為例進行演示,首先,取下硬盤櫃的上蓋,然後依次放入兩塊硬盤,硬盤的金手指對準櫃內的卡槽,稍微用力即完成硬盤的安裝,之後扣上上蓋即可,安裝過程非常簡單,秒級就能完成。


硬盤插入硬盤櫃後,將電源適配器和電源線連接電源和硬盤櫃,再用數據線連接硬盤櫃和電腦,按下硬盤櫃後麵的開關鍵,電腦端就會顯示兩個硬盤的所有盤符了。


從電腦上顯示的盤符可以看出,硬盤上的所有分區均被識別到,所以也不需要進行初始化直接便可使用,因為本次使用的硬盤容量分別是200GB和500GB的舊硬盤,DS200C3的可支持最大容量36TB(2x18TB)沒有實測到,但這並不影響我們日常的使用,因為一些老舊硬盤的最大容量也很少有達到GTB量級的。



這裏用多款測速軟件分別測試硬盤櫃讀寫兩塊硬盤的能力,其中,在CrystalDiskMark中兩塊硬盤的讀寫速度分別是69.72MB/s、66.73MB/s,和92.36MB/s、82.53MB/s,從結果來看,兩塊硬盤的讀寫速度並不算理想,這是因為兩塊都是機械硬盤,而非固態硬盤,所以,不支持USB 3.1的傳輸協議,且硬盤均是2007年的舊硬盤,結合硬盤的自然條件,上述測速的結果還是符合事實的。



在ATTO的測試中,兩塊硬盤的數據增量讀寫速度整體比較均衡,其中,第二塊硬盤的讀寫速度達到的89MB/s和93MB/s,要比第一塊的70MB/s和69MB/s略好一點,從測試的數據包大小也能看出,64MB的數據傳輸能達到90MB/s的讀寫速度,對於老舊機械硬盤來說,也算是不錯的速度了。



在ATTO和TxBENCH的測試中,兩塊硬盤的連續讀寫結果與之前的相差不大,分別為68MB/s和85MB/s左右,和這兩款老舊硬盤的實際情況基本相符。



而在WTGBench的寫入穩定性測試中,第一塊硬盤波動幅度較大兩次,波動最大範圍在0.05-2.1MB/s之間,而第二塊硬盤波動幅度較大三次,波動最大範圍在0.2-1.7MB/s之間,這也隻能說明第二塊硬盤的綜合性能要好於第一塊硬盤。


這裏實測一下2GB文件的複製效果,通過筆記本電腦的USB 3.0接口連接硬盤櫃,並拷貝到第二塊硬盤,整體用時僅使用了20秒,這對於老舊機械硬盤來說,這個速度非常理想了,日常辦公會提升不少工作效率。

最後再測試一下噪音情況,畢竟老舊機械硬盤在工作時會發出聲響,越舊的硬盤聲響可能會更大,況且ORICO這款DS200C3是安裝了兩塊硬盤,並且還內置大功率風扇,在相對安靜的環境中,在硬盤工作的狀態下,測試約10分鍾,平均噪音值僅23分貝,這對於日常生活場中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種聲響,可以說在噪音控製方麵,DS200C3這款硬盤櫃控製的還是比較理想的。



▶總結

整體體驗下來,個人覺得DS200C3是再利用老舊硬盤不錯的一個產品,除了再次利用的優點外,多塊硬盤同時讀寫是單體硬盤盒所無法比擬的,而相比同類多盤位的硬盤櫃,DS200C3不錯的散熱能力可確保硬盤在安全的狀態下使用,雖然本次體驗沒有實測散熱效果,但目測櫃體上、下、後方均帶有大麵積散熱孔,且內置大功率風扇,散熱效果無容置疑,尤其對於DS同係列的5盤位硬盤櫃,這種高效散熱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如果你有閑置的老舊機械硬盤,且還想作為數據存儲使用,不妨關注一下ORICO這個DS係列的硬盤櫃。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文章发布:2025-07-05 05:19:52

本文链接: http://www.xrlvz.com/Kbw3x8/9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