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綿綿思遠道,以及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內容導航:
Q1:
河邊春草青青,連綿不絕伸向遠方。
原文:
《飲馬長城窟行》
作者:佚名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出自:漢代的樂府詩。
譯文:
河邊春草青青,連綿不絕伸向遠方,令我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遠在外鄉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但在夢裏很快就能見到他。
夢裏見他在我的身旁,一覺醒來發覺他仍在他鄉。他鄉各有不同的地區,丈夫在他鄉漂泊不能見到。
桑樹枯萎知道天風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鄉的遊子各自回家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的訊息?
有位客人從遠方來到,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形狀的木盒。呼喚童仆打開木盒,其中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用素帛寫的信,信中究竟說了些什麽?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說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後一部分是說經常想念。
擴展資料:
1、創作背景
此為漢樂府詩,最早見於《昭明文選》,題為“樂府古辭”,李善注雲:“言古詩,不知作者姓名,他皆類此。”
《文選》五臣注說:“長城,秦所築以備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飲馬。征人路出於此而傷悲矣。言天下征役,軍戎未止,婦人思夫,故作是行。”
大意為:“長城是秦國用來防備匈奴所建造的。山下麵有泉窟,可以用來飲馬。遠征的行人路經於此而傷心了。天下的征役和戰爭還沒有結束,家裏的婦人思念遠征的丈夫,於是創作了這篇《飲馬長城窟行》。”
2、漢樂府詩
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後,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匯集,不同於《詩經》的是,它開創了詩歌現實主義的新風。
漢樂府民歌中女性題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語言構造貼近生活的作品,由雜言漸趨向五言,采用敘事寫法,刻畫人物細致入微,創造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較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內涵著重描繪典型細節,開拓敘事詩發展成熟的新階段,是中國詩史五言詩體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
漢樂府在文學史上有極高的地位,其與詩經、楚辭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都是漢樂府民歌,後者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
漢代《孔雀東南飛》、北朝《木蘭詩》和唐代韋莊《秦婦吟》並稱“樂府三絕”。此外,《長歌行》中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也是千古流傳的名句。
西漢樂府的擴充和發展是在武帝時期,《漢書ⷧ殦肨ꌣ雲:“至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以李延年為協律都 尉,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
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樂府的職能在武 帝時進一步強化,它除了組織文人創作朝廷所用的歌詩外,還廣泛搜集各地歌謠。
許多民間歌謠在樂府演唱,得以流傳下來。文人所創作的樂府歌詩也不再像《安世房中歌》那樣僅限於享宴所用,還在祭天時演唱,樂府詩的地位明顯提高。
據《漢書ⷧ公卿表》記載,武帝時,樂府令下設三丞。又據《漢書ⷧ殦肨ꌣ 所言,至成帝末年,樂府人員多達八百餘人,成為一個規模龐大的音樂機構。
武帝到成帝期間的一百多年,是樂府的昌盛期。哀帝登基,下詔罷樂府官,大量裁減樂府人員,所留部分劃歸太樂令統轄,從此以後,漢代再沒有樂府建製。
東漢管理音樂的機關也分屬兩個係統,一個是太予樂署,行政長官是太予令,相當於西漢的太樂令,隸屬於太常卿。一個是黃門鼓吹署,由承華令掌管, 隸屬於少府。
黃門鼓吹之名西漢就已有之,它和樂府的關係非常密切。至東漢, 由承華令掌管的黃門鼓吹署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詩,實際上發揮著西漢樂府的作用,東漢的樂府詩歌主要是由黃門鼓吹署搜集、演唱,因此得以保存。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飲馬長城窟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漢樂府
Q2:
綿綿思遠道意思是:令我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
《飲馬長城窟行》是一首漢代的樂府詩,最早見於南朝梁蕭統所作的《昭明文選》,清·沈德潛《古詩源》將詩作列入蔡邕名下。
全文: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譯文:
河邊春草青青,連綿不絕伸向遠方,令我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遠在外鄉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但在夢裏很快就能見到他。
夢裏見他在我的身旁,一覺醒來發覺他仍在他鄉。他鄉各有不同的地區,丈夫在他鄉漂泊不能見到。
桑樹枯萎知道天風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鄉的遊子各自回家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的訊息?
有位客人從遠方來到,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形狀的木盒。呼喚童仆打開木盒,其中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用素帛寫的信,信中究竟說了些什麽?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說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後一部分是說經常想念。
《飲馬長城窟行》賞析:
這一首描寫思婦之情的詩歌,寫得細膩、委婉、深沉、纏綿,叩人心扉。特別是詩歌運用現實與夢境相交錯的表現手法,使得詩中情節似夢非夢、似真非真,從而將主人公因思念而情思恍惚、意象迷離的形象烘托得淋漓盡致。
詩的前八句以“青草綿綿”起興,可剛說“思遠道”,就說“不可思”,隻有在夢中才能相見;但剛一說夢,又忽然覺得夢境非真,相見仍然艱難。短短八句,就一波三折,夢境、現實交錯,充分寫出了思婦懷念之情的纏綿悱惻。
緊接著的四句,以比喻突接上文,出奇製勝,進一步表現思婦的思情。但真有詩中所說的歸人,未必,又是一個似夢似真的描寫。最後八句,寫思婦收到家書時的情節,既可能是真的,亦可能是一種極度思念時產生的臆想,作者將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虛寫實,虛實難辨,使得全詩更富神韻。
Q3:
一、出處
出自漢代佚名創作的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
二、原文節選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
三、原文節選譯文
看著河邊連綿不斷的青青春草,讓人想起那遠行在外的征人。
遠在外鄉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隻有在夢中才能相見。
夢裏見他在我的身旁,一覺醒來發覺他仍在他鄉。
其他鄉各有不同的地區,丈夫在他鄉漂泊不能見到。
擴展資料
一、創作背景
這首詩最早見於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沂編的《文選》,歸入“樂府ⷥ䨾。該詩的作者問題,曆來有爭議。《文選》李善注雲:“此辭不知作者姓名。”《玉台新詠》則以為是漢蔡邕所作。當代也有人認為與蔡邕並無關係,而是東漢之前即流傳於民間的歌詩。
二、賞析
這首詩以思婦第一人稱自敘的口吻寫出,多處采用比興的手法,語言清新通俗,語句上遞下接,氣勢連貫,很有特色。 全詩語言簡短質樸,通俗易懂,但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該詩在藝術上是具有獨創性的,抒寫詩人的情愫,筆法委婉多姿,完全隨著抒情主人公飄忽不定的思緒而曲折回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飲馬長城窟行
Q4:
連綿不絕伸向遠方,
飲馬長城窟行
作者:佚名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翻譯
河邊春草青青,連綿不絕伸向遠方,令我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遠在外鄉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但在夢裏很快就能見到他。
夢裏見他在我的身旁,一覺醒來發覺他仍在他鄉。他鄉各有不同的地區,丈夫在他鄉漂泊不能見到。
桑樹枯萎知道天風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鄉的遊子各自回家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的訊息?
有位客人從遠方來到,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形狀的木盒。呼喚童仆打開木盒,其中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用素帛寫的信,信中究竟說了些什麽?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說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後一部分是說經常想念。
Q5:
此句出自《飲馬長城窟行》是一首漢代佚名的樂府詩,原詩全文如下: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白話文釋義:河邊春草青青,連綿不絕伸向遠方,令我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遠在外鄉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但在夢裏很快就能見到他。夢裏見他在我的身旁,一覺醒來發覺他仍在他鄉。他鄉各有不同的地區,丈夫在他鄉漂泊不能見到。
桑樹枯萎知道天風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鄉的遊子各自回家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的訊息?有位客人從遠方來到,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形狀的木盒。呼喚童仆打開木盒,其中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用素帛寫的信,信中究竟說了些什麽?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說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後一部分是說經常想念。
擴展資料
這一首描寫思婦之情的詩歌,寫得細膩、委婉、深沉、纏綿,叩人心扉。詩的前八句以“青草綿綿”起興,可剛說“思遠道”,就說“不可思”,隻有在夢中才能相見;但剛一說夢,又忽然覺得夢境非真,相見仍然艱難。充分寫出了思婦懷念之情的纏綿悱惻。
緊接著的四句,以比喻突接上文,出奇製勝,進一步表現思婦的思情。但真有詩中所說的歸人嗎?未必,又是一個似夢似真的描寫。最後八句,寫思婦收到家書時的情節,既可能是真的,亦可能是一種極度思念時產生的臆想,作者將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虛寫實,虛實難辨,使得全詩更富神韻。
詩歌從思念寫到收到書信,從痛苦絕望寫到驚喜激動再寫到失望平靜,情緒沒有產生劇烈的波動,卻顯得自然而不突兀,,體現了女主人公從痛苦絕望到驚喜激動再到失望平靜的心情,表達了與丈夫別離的女主人公在家中“獨守”的悲苦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Q6:
全詩: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譯文:
河邊春草青青,連綿不絕伸向遠方,令我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遠在外鄉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但在夢裏很快就能見到他。夢裏見他在我的身旁,一覺醒來發覺他仍在他鄉。他鄉各有不同的地區,丈夫在他鄉漂泊不能見到。桑樹枯萎知道天風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鄉的遊子各自回家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的訊息?有位客人從遠方來到,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形狀的木盒。呼喚童仆打開木盒,其中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信。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用素帛寫的信,信中究竟說了些什麽?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說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後一部分是說經常想念。
擴展資料:
《飲馬長城窟行》是一首漢代的樂府詩,最早見於南朝梁蕭統所作的《昭明文選》,清·沈德潛《古詩源》將詩作列入蔡邕名下。
該詩描寫了一個獨居的思婦夢想見到她遠行的丈夫,而遠方客人送來丈夫的書信,其意僅是“加餐飯,長相憶”六字而已,體現了女主人公從痛苦絕望到驚喜激動再到失望平靜的心情,表達了與丈夫別離的女主人公在家中“獨守”的悲苦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該詩化虛為實,通過描繪實境(藝術創造中的實境),使所要表達的真摯而深厚的思想感情,從中形象而生動地顯示出來。
關於綿綿思遠道和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綿綿思遠道的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