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5 07:58:24 阅读: 67次
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韋應物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韋應物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詩歌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詩歌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提到山水田園派詩人,想必王維二字首先就會跳入我們的腦海中。確實,王維的詩不是一般作品可以相提並論的,首先那種空靈與自然就足以成為“獨家標誌”。
但是除了王維,陶淵明也憑其田園詩收獲了不少的真愛粉,自古之“陶風”便是與“俗”劃清了界限。詩詞界也總喜歡將富有山水田園氣息的有味作品與“陶淵明風格”掛鉤,可以說這就是對此類作品的一種肯定。
韋應物有一首詩就被詩家評為“頗具陶風”的“神來之筆”。其實韋應物本身就是山水田園詩人,作為韋氏家族中成就最大的一位,他為我們留下了好多經典作品,比如《滁州西澗》、《秋夜寄邱員外》等等。那麽在自己高大上的作品中又同時兼有他人風格,確實不同尋常,韋應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就做到了這一點。各位看官,且請跟隨詩巷一起來品讀這首名篇。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 韋應物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題目中的全椒是一個縣城名字,它位於安徽省東部的滁河上遊。《寄全椒山中道士》是一首典型的古體詩,所以我們這裏主要來欣賞它的內容與意境。
有人說初看這首詩覺得很不起眼,因為其中的用詞很簡單。但是恰恰相反,正因為這首詩的用詞簡單,才奠定了它成為名篇的基礎。好詩並不是說你用了多少大家不認識的字或者不懂的詞語,而在於你能把簡單尋常的字或詞用到什麽樣的程度,比如是否精煉、精恰、自然等等,這是寫詩最難能可貴、也是最難做到的一點。這裏順便也提醒巷友們,大家在寫詩的時候盡量以此作為打磨作品的標準,不要刻意追求表麵上的華麗。
詩巷的格律詩寫作課程正處於中級講解階段,欲學習寫詩的朋友點擊下方專欄即可參與:
韋應物的這首詩在開篇的一聯中就切入了主題,而且同時也以一個“冷”字奠定了全詩氛圍與意境。這個冷字很特別,它不僅在明寫氣候之冷,更是在暗寫作者心頭之冷。後麵一句“忽念山中客”就是緊隨“冷”字而來,因為郡齋冷所以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
頷聯將首聯的脈絡銜接過來,做了流暢的順承描寫。山中的道士在天寒之日依然去澗底打柴,打柴回來就是“煮白石”。煮白石是道家的一中習俗,即在齋戒後的農曆九月九日,將山泉水、黑芝麻和白石英等放入鍋中熬煮。從這一聯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道士生活的簡樸與其心境的淡泊。
勁聯在不斷脈絡的情況下做了跳躍的轉折描寫,作者從“我”的角度出發去表達了一種情誌。他因為懷念老友,所以想在這寒冷的日子裏送去一瓢酒以作為友情的安慰。
尾聯是景與情的高度融合,“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這兩句前後構成因果關係,也抒發了作者難達心願的一種無奈。作者作為一名逢山住山人士,他的行蹤並不固定,所以在這堆滿落葉的空山裏,自然也是很難去尋找他所思念的道士了。尾聯中的這兩句可算是經典中的經典,無論是畫麵感還是韻味飽滿度都達到了極高的水準,讓人品後不禁為之叫好。
韋應物的這首詩以尋常語言出不凡意境,滿滿的陶淵明風格;前後各句打磨得自然又生動,是思維與形象、形象與情感的高度結合與體現,果然是詩家口中的“神來之筆”。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