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骨碎補?(抗骨質疏鬆中藥骨碎補)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明顯增加。中醫認為“腎主骨髓,為先天之本”,骨骼的生長發育與腎精充盈密切相關。腎精充盈時,骨髓化生活躍,骨骼強健;腎精虧虛時,骨髓不足以養骨;當骨骼的礦物質含量減少時,就會出現“骨痿”和“骨燥”。讓我們和邊肖一起了解抗骨質疏鬆中藥骨碎補。
說到中藥骨碎補,我們會不自覺地被它有趣的名字所吸引。在不同地區被稱為猴薑、毛薑、崖薑、肉末、碎石等。《藥性論》字:'(骨碎補)毒氣主骨,風血痛,五勞六極,無口無手,上熱下寒。'顧名思義,具有療傷止痛、補腎壯骨的功效。
骨碎補是水龍骨科植物骨碎補的幹燥根莖。生長在海拔200 ~ 1800 m的森林中的樹上或岩石上,廣泛分布於我國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全年都可以挖掘、清除淤泥、幹燥或清除絨毛(鱗片)。
中醫認為斷骨補苦溫。入肝腎經。能愈合傷口、止痛、補腎壯骨;臨床上可用於跌打損傷、肌腱斷裂、腎虛腰痛、肌肉無力、耳鳴耳聾、牙齒鬆動等。治療斑禿和白癜風。外用消風祛斑。此外,2020版《中國藥典》收錄了骨碎補、骨疏康膠囊、骨痹片等20種含骨碎補成分的中成藥,廣泛應用於骨傷科。
藥理作用
現代研究發現,骨碎補的成分柚皮素具有促進骨細胞形成、抗骨質疏鬆的作用,而聖草酚具有抗炎、抗骨質疏鬆的作用,與中醫“止痛壯骨”密切相關。它可以通過體內的信號通路調節骨吸收和骨形成,從而抵抗骨質疏鬆。此外,骨碎補還具有抗炎、促進牙齒生長、防治中毒性耳聾、降血脂的作用。
飲片性狀
骨碎補平、長、彎曲、分枝,長5 ~ 15厘米,寬1 ~ 1.5厘米,厚0.2 ~ 0.5厘米。表麵密密麻麻布滿從深褐色到深褐色的小鱗片,柔軟如發。當被火焚燒時,它們是棕色或深棕色的。兩側和上表麵有凸起或凹陷的圓形葉痕,少數葉柄殘體和須根殘留。體輕,脆,易斷,橫切麵紅褐色,黃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環狀。輕微,清淡,略帶澀味。
植物形態學
骨碎補植株高度為25-40厘米。根狀莖厚,肉質,密被鑽形披針形鱗片,具綠色毛。兩種類型的葉子;槲寄生形不育葉灰棕色,橢圓形,無柄,幹膜質,基部心形,背麵稀疏短毛,邊緣有淺裂;可育葉高,紙質,綠色,無毛,長方形,基部窄,波狀,有一個窄翅的短柄向下延伸,中部以上有深深的羽狀飾毛;7-13對裂片,稍偏斜,短尖,邊緣具不明顯的稀疏鈍齒;網狀脈,兩麵明顯。孢子囊群呈圓形,著生於內部細脈的交叉處。沿中脈兩側排列成2-3排;沒有工業。
慎用:陰虛內熱、無血瘀者慎用。注意口幹、心悸、胸悶等不良反應。
中醫軼事
唐玄宗李隆基在蕩秋千時折斷了脊椎,疼痛難忍。神醫用了內服藥、外用藥等方法,疼痛依然沒有緩解。於是,他命令張黃榜召集天下英才,為唐玄宗治療背痛。
這時,一個民間醫生來了,給他提供了一種草藥,名叫猴薑。一方麵,服用湯劑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