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4 16:36:47 阅读: 25次
行情回顧
圖1:油2505走勢-日線
2025年起,菜籽油一直處於自身現實供給壓力施壓,但利空已有兌現且相關油脂帶動的支撐之下,盤麵呈現區間震蕩行情。尤其是2月以來,基本麵乏善可陳更是使得行情窄幅震蕩,而今日開盤,油脂油料板塊直線拉漲,封漲停板,而也錄得超過5%的漲幅。豆棕油雖然漲幅不及菜係,但也受到替代品的利多情緒提振,均出現較為明顯的漲幅。
二、關稅政策頻繁生變,市場情緒波動劇烈
近期貿易局勢複雜多變,上周關稅政策也頻繁出台,導致市場情緒隨其波動。簡單回顧一下近期的關稅政策落地情況:2025年3月3日,特朗普對從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的商品征收25%的關稅,另外,美國政府宣布以芬太尼為由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進一步加征10%關稅。3月4日,中國與加拿大開始對美國商品加征關稅作為反擊。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公告,自2025年3月10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其中涉及自美進口、豬肉加征10%關稅、對加征15%關稅。3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暫停了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大部分商品征收的關稅;美國宣布給予墨西哥商品一個月的關稅豁免期,雖沒有提到對加拿大的豁免,但不排除後期會有此類型的豁免。
繼上周我國對自美進口商品加征關稅之後,2025年3月8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自2025年3月20日起,對原產於加拿大的菜籽油、油渣餅、豌豆加征100%關稅;對原產於加拿大的水產品、豬肉加征25%關稅。
三、關稅政策對油脂油料板塊的影響
(一)反歧視調查對菜粕供需影響較大
目前市場交易的焦點落在3月8日落地的反歧視調查政策上。根據公告,我國對於加拿大進口的菜油、菜粕要在原有進口成本的基礎上,額外附加100%關稅成本,無疑會顯著抬升內盤菜係多頭交易情緒,這一事件或成為本周引領油粕上行的核心因素。
從實際的供需影響層麵來看,我國菜籽與菜粕兩個品種對加拿大的依賴程度較高,2023-24年度,我國進口加拿大菜籽約508萬噸,占比進口總量約93%,進口加拿大菜粕約198萬噸,占比進口總量約73%。此次加征關稅並未涉及加拿大菜籽,但對顆粒菜粕進口直接加征關稅,意味著直接進口菜粕的空間明顯縮窄,因此菜粕供應將較此前明顯收窄。
(二)反傾銷調查仍在進行中,菜籽進口變數加劇菜粕供應憂慮
根據我國海關總署的數據,2021至2023年,我國油菜籽的進口量分別為264萬噸、196萬噸和549萬噸,主要進口來源國是加拿大。2023-24年度,我國進口加拿大菜籽約508萬噸,占比進口總量約93%,其他進口來源國包括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每年進口油菜籽的數量波動較大,這其中與政策、主產國供需等均存在重要關係。上年度自加拿大較高的進口占比也體現了貿易的順暢以及主產國產量的配合。
2024年中加貿易關係出現波折,在加拿大對中國的電動車和鋼鋁製品加征關稅後,中國商務部9月9日發布公告稱,對原產於加拿大的進口油菜籽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截至目前國內反傾銷關稅仍然未有定論,因此市場持續對該消息所可能引發的菜籽原料進口端的變數存在潛在擔憂。
如果單純從反傾銷調查政策角度來分析,其實這一題材對我國菜係供給的衝擊並不足以對盤麵產生特別強勁的拉動作用。一方麵,由於反傾銷關稅的擔憂早已出現,在盤麵兌現情緒的同時,加拿大油菜籽的裝運船期被提前,導致國內菜籽到港壓力自去年三季度就開始增加,港口庫存攀升至曆史高位,供應端的儲備較為充足;另一方麵,根據往年情況推斷,假設未來遇到菜籽原料進口受阻的局麵,我國可能會以直接進口菜粕作為補充。然而,伴隨著3月8日反歧視關稅政策落地,直接從加拿大進口菜粕的這一路徑受阻,這將進一步強化市場對於菜粕供應的擔憂情緒。
(三)反歧視調查對菜油供需影響有限,但情緒帶動依然存在
近些年,我國每年的菜油進口量平均在180萬噸水平,我國直接自加拿大進口的菜油總量並不多,24年僅477噸。我國進口菜油的主要來源地已從加拿大轉向俄羅斯,除此之外,歐盟、迪拜等國的菜油進口也有一定比例的增加。俄羅斯菜籽產量的突破以及進口來源國的多樣化使得我國對加拿大的依賴降低,這也意味著我國菜油供應出現極端缺口的概率已然下降,因此反歧視調查對進口菜油供應的實質性衝擊其實較為有限。
不過考慮到目前對於加菜籽的反傾銷調查還在進行中,25年以來菜籽進口和庫存已經下降,國內供應壓力正經曆緩慢出清,後續一旦政策落地可能形成進口製約的雙重利多疊加,因此本次反歧視貿易政策帶來的情緒性影響力度仍然不容小覷。
中美關稅政策落地,對豆係影響有限大豆作為中美兩國貿易往來的重要品種,特朗普對自我國進口商品加征高關稅的政策,引發我國相應的反製措施作用在大豆這一品種上。2025年3月4日中國針對美國關稅威出台反製措施,對於自美進口的包括大豆在內的部分農產品加征10%關稅。
根據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的情況來看,美國CBOT大豆與國內DCE、品種的走勢出現分化,同時國內豆係品種的波動隨著貿易政策的變化和導向有所加劇。對於2025年,鑒於我國自美進口大豆的依賴度降低,從2017年的34%降至2023年的22%(更多的大豆進口向南美轉移),因此貿易政策的影響權重隨之下降。再配合南美的豐產預期,以及進口原料儲備的充足,可能造成我國實質性原料缺口的難度加大。
當前的產地情況來看,南美巴西收獲進度已經快要過半,阿根廷天氣雖然不及往年同期但環比處於改善格局。隨著巴西大豆收獲步伐加快,3、4月份國內大豆到港的陸續增加,季節性壓力開始顯現,或成為豆係上方的核心壓力,不過中美關稅政策提供著下方支撐,再加上高基差市場格局以及相關品種關稅擾動的利多,支撐會再度被強化。
油基本麵近強遠弱,強現實仍在提供短期支撐馬來西亞棕櫚油協會(MPOA)稱,2025年2月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環比下降10.30%,其中馬來西亞半島的產量環比下降9.78%,沙巴的產量環比下降12.75%;沙撈越的產量環比下降5.48%;東馬來西亞的產量環比下降10.85%。彭博社稱馬來2月份棕櫚油產量預估為117萬噸,出口量為105萬噸,庫存為149萬噸。路透社預估2月產量為115.5萬噸,出口為105萬噸,庫存為148.4萬噸。
2月底3月初,印度齋月備貨不及預期令市場對棕櫚油的需求轉向悲觀,再加上高頻產量數據有一定恢複,一度引發多頭信心不足,資金離場出逃導致盤麵大跌。然而隨著利空的兌現,馬來西亞棕櫚油協會(MPOA)最新公布的2月產量數據並不樂觀,同時,印度因進口利潤給出,買船開始增加,機構對馬來2月底的庫存預估仍然繼續去化,在產地強現實格局並未被扭轉的背景下,印尼政府上周再次提及生柴政策,對B40政策執行存樂觀預期,並稱要積極推進B50明年的落地。工業需求帶動情緒回暖以及產地的緊平衡格局短期仍然難以打破,因此棕櫚油開啟反彈模式。今日午後,馬來西亞棕櫚油局(MPOB)月報剛剛落地,數據顯示馬來2月末棕櫚油庫存環比減少4.31%至151萬噸;產量環比下降4.16%至119萬噸;出口環比下降16.27%至100萬噸。雖然偏緊的程度不及機構預期,但依然環比收緊,緊平衡格局也被證實,可能無法產生超預期強勁的提振作用,但仍然提供了較為強勁的支撐。因此棕櫚油本月反彈動能仍存,隻是向上幅度或不及菜係。
四、總結
短期國內油脂油料板塊利空暫出盡,多頭因素疊加,其中菜係受關稅政策提振或最為強勢,在不出現額外超預期利空的情況下,菜係引領油脂油料板塊重心上移概率較大。除單邊多頭思路外,月間正套也有望給出空間,品種間由於粕類受關稅影響強於油脂,油粕比傾向於回落,也可關注菜棕、菜豆價差的走擴機會。但需注意短期價格快速拉漲之後,或存在多頭兌現利好資金離場引發價格回調的可能,需要做好風險防範。
上一篇:2010年金融監管框架浮出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