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劉鶴、孫春蘭等超三分之一政治局委員重點發言,黨史首次
1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進行集體學習,這是十九大以來的第三次集體學習。
習近平主持學習,他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個重大理論命題,更是一個重大實踐課題,需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進行深入探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全黨一定要深刻認識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的重要性和艱巨性,科學把握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的目標和重點,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煥發新活力、邁上新台階。
這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由中央政治局同誌自學並交流體會,劉鶴、孫春蘭、李希、李強、李鴻忠、陳全國、陳敏爾、胡春華、蔡奇作重點發言,中央政治局各位同誌聽取了他們的發言,並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討論。
作重點發言的9位中央政治局委員中,6人身兼地方黨委書記:廣東省委書記李希、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另外3人中,劉鶴還兼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孫春蘭和胡春華目前無兼任職務。
“政事兒”(微信ID:xjbzse)梳理發現,自2002年12月,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製度化以來,一次有9名中央政治局委員就相關問題作重點發言,尚屬首次。
2002年12月26日,十六屆中央政治局開始了第一次集體學習。
時任總書記胡錦濤在主持學習活動中指出,中央政治局經過討論認為,為了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為了更好地承擔起黨和人民所賦予的重任,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學習。除了自學以外,中央政治局還要進行集體學習。這要作為一項製度長期堅持。
自此,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共舉行了44次集體學習,當時,每次集體學習會圍繞一個議題,邀請研究機構或者高校專家到場講解。
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共舉行了33次集體學習,同樣,每次都會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講解。
到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時候,方式有所變化,從此前單純邀請專家講解外,開始有大量黨政官員“現身說法”,在現場或談體會或作重點發言或發表意見,並就有關問題進行討論。
現場發言的黨政官員包括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各部委一把手等。
十八大後的第一次政治局集體學習在2012年11月17日,習近平主持學習並發表講話,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就深刻領會和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談體會。
2013年6月25日,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進行集體學習,馬凱、劉奇葆、範長龍、孟建柱、趙樂際、胡春華作重點發言。
2014年5月26日,就“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進行集體學習,孫春蘭、汪洋、韓正作重點發言。
2015年9月11日,就“踐行‘三嚴三實’”進行集體學習,馬凱、王滬寧、許其亮、李建國、趙樂際作重點發言。
2016年1月29日,就“‘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進行集體學習,劉延東、李源潮、汪洋、張春賢、韓正作重點發言。
另外,時任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國土資源部部長薑大明,中國銀監會主席郭樹清,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餘等在不同的集體學習中就相關問題談了認識和體會。
上述信息顯示,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最多一次隻有6位中央政治局委員作重點發言,相比剛剛過去的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還要少3人。
“政事兒”(微信ID:xjbzse)注意到,此次政治局集體學習當日,今年全國兩會具體召開日子敲定。
此次全國兩會召開前的重要集體學習,圍繞經濟議題,習近平著重強調:“國家強,經濟體係必須強。隻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係,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和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也才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我們要按照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要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如期實現。”
“經濟體係”要強,就要全國一盤棋,所以,此次參與發言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就有四大直轄市和廣東新疆的黨委一把手。
劉鶴身兼中財辦主任,在剛剛過去的1月24日,他還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年會上發表了題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共同促進全球經濟繁榮穩定》的致辭,闡述了中國未來幾年的經濟政策等;而孫春蘭和胡春華兩位中央政治局委員的具體兼任職務是否與經濟相關,時間會給出答案。
責任編輯:霍宇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