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牙的動物(“天山精靈”伊犁鼠兔再現天山!顏值堪比大熊貓,如今卻瀕臨滅亡)
提起我國目前最稀有和動物保護級別最高的動物,大家腦海中都會不約而同地出現“國寶”大熊貓那呆萌可愛的身影。然而在我國卻還有一種稀有動物的地位是可以跟大熊貓比擬的,它的名字叫伊犁鼠兔,隻不過它可沒有大熊貓的富貴命,如今已接近滅絕。
而且更神奇的是伊犁鼠兔在地球上整整消失了30多年,基本尋覓不到它們的蹤跡,以至專家學術界都猜測它們可能已經滅絕了,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時隔多年後它們又奇跡般地出現了。那這伊犁鼠兔到底有何稀奇之處呢?為何消失多年後再現卻瀕臨滅絕了呢?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詳細了解下“天山精靈”—伊犁鼠兔吧!
伊犁鼠兔的簡介伊犁鼠兔,顧名思義是因為在新疆伊犁被發現的一種外形似兔似鼠而被命名為伊犁鼠兔,是我國新疆天山獨有的一種體型非常嬌小呆萌的山地哺乳動物。雖然它像兔子又像老鼠,但它確確實實是真兔子,而且其顏值非常高,可愛呆萌如大熊貓,被譽為生長在高寒山區的“小泰迪”。
從外形上來看,一般成年的伊犁鼠兔體長在15-20厘米之間,體重約在200多克左右,其耳朵和胡須非常顯目,長度一般超過8厘米,是鼠兔屬中最長的,而且其耳朵短而圓,挺直地豎立在頭頂,看起來非常呆萌可愛。
伊犁鼠兔的毛色一般以棕色和灰色為主,毛色順滑鮮亮,額頭和頸部兩側會有明顯的棕色斑點散落,身上有淡淡的灰白棕相間的斑點,全身毛發非常濃密柔軟,而且一般它們夏季毛發顏色會變得比較鮮豔,其尾巴隱藏在細細的毛發中,基本看不出有尾巴的痕跡。
而其牙齒結構和四肢非常接近普通的兔子,伊犁鼠兔擁有一對非常明顯的能夠前後重疊的大門牙,牙齒細密且有齒隙,具有雙重消化功能,即食物進入腸胃消化後再排出時,因為其糞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所以它們可以再次食用自己的糞便來充分補充營養物質。而且其四肢和足底比較的長,一般後肢比前肢稍長,這也就是它們的彈跳和活動迅疾的原因之一了。
伊犁鼠兔跟普通的兔子一樣也是草食性動物,它們主要是以金蓮花、虎耳草、天山雪蓮、火絨草等珍貴高山藥材為主食。但由於這些稀有的高山藥材植被大多生長於海拔較高的懸崖峭壁上,極難尋覓和采食,所以對於伊犁鼠兔餓肚子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也正因如此,伊犁鼠兔雖然沒有冬眠的習慣,但為了冬季的時候能有食物吃,它們都會將各種綠葉和植物花莖果實儲藏起來以備過冬的習性。
而從目前伊犁鼠兔的地域分布情況來看,它們隻生活在我國新疆天山山脈,而且主要棲息於平均海拔2600-4100米之間的高寒草原、山地、裸崖和裸岩等地區。但是它們實際的棲息地域比它們分布的麵積小很多,大概隻占到17%左右,再加上它們棲息的環境海拔高、植被稀少,常年被冰雪覆蓋,可以說是生存條件非常的艱苦、惡劣。
然而盡管高寒地區環境如此惡劣,但是伊犁鼠兔仍然有很多的天敵,經常受到高寒山區強大猛獸地覬覦,比如:狐狸、石貂、白鼬等以肉食為主的各種猛禽。因此為了更好的生存,伊犁鼠兔習慣群居於比較隱蔽的洞穴或天然石隙中,經常晝伏夜出,並具有非常強的暗視野中活動的能力。
而從繁殖方式上來看,伊犁鼠兔也跟正常的哺乳動物相似,它們一般繁殖時間在4-10月左右,每年可以產下1-3窩左右,而每胎大概可以產下2-10隻左右的幼崽。但是伊犁鼠兔幼崽剛出生時全身裸露,沒有皮毛覆蓋,眼睛也沒有睜開,完全不能獨立生活,非常地脆弱,因而它們在惡劣生存環境中成活率很低,也就導致了伊犁鼠兔種群數量越來越少了。
消失30年後再現天山當然,綜上我們了解了伊犁鼠兔的基本情況,這個天然呆萌似鼠又似兔的“天山精靈”被人類發現和認識是比較晚的,但是據相關專家推斷它們可是地球上非常古老的殘存物種。而且這個人類新發現的動物—伊犁鼠兔的發現也是極其偶然的。
提到伊犁鼠兔這個名字就不得不想到李維東先生,1983年夏天,當時還不到30歲的李維東先生在新疆伊犁天山山脈附近從事鼠疫防治工作的調查研究時,無意間在尼勒克縣北部海拔3000多米的懸崖峭壁周圍發現了幾隻耳朵圓圓短短、又像兔子又像老鼠的小動物。
當時李維東先生見到這個呆萌可愛的小動物的時候,心中也頗為震驚,因為這個似兔似鼠的小動物他從來沒見過,他心中非常的好奇,在當地多方打聽詢問和翻閱各種資料,也沒有人認識這種動物,而關於這種動物書籍上也沒有任何記載。最終,經過多方研究討論,在1986年的時候,學術界確定這是人類發現的一種新物種,從此“伊犁鼠兔”的名字正式被載入了全世界動物的史冊。
自從伊犁鼠兔被發現後,經過李維東團隊地不斷追蹤和了解,這個新發現的動物種群全部的數量大概隻有2000多隻,也就是人類才發現這個新物種的時候,這個物種的數量就已經快接近滅絕了。所以當時李維東先生的團隊出於對動物種群和伊犁鼠兔的保護,選擇采取盡量減少人為幹預的舉措,也就是不公開伊犁鼠兔這個新物種的情況,而是選擇帶領專業人員和團隊在新疆天山山脈附近進行秘密排查、追蹤檢測和保護。
然而李維東先生的團隊在之後的數十年裏,雖然從未停止研究和追蹤伊犁鼠兔,但是這個呆萌可愛的“天山精靈”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再也尋覓不到它的身影。而且李維東團隊的研究人員更是發現在他們設置的14個伊犁鼠兔觀測點中,竟然有9個點沒有任何伊犁鼠兔的活動蹤跡,而其餘的觀測點也隻是偶爾發現有類似它們的糞便排泄物而已。
於是學術界紛紛猜測這個新發現的物種伊犁鼠兔可能已經在地球上消失了。然而正在遺憾之際,2014年的時候,在李維東團隊常年不辭辛苦地堅守下,非常幸運地事情發生了,在新疆伊犁天上山脈附近,伊犁鼠兔竟然又再次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下,這是時隔30多年後人類再次見到活的伊犁鼠兔。
然而在人們慶幸之餘,李維東團隊經過仔細追蹤推測到目前伊犁鼠兔的數量已經降到不足1000隻了,也就是這個新種群的數量正在逐年遞減,如果人類再不及時采取恰當合理的保護措施,伊犁鼠兔很快將徹底消失在這個地球上。
如何保護“天山精靈”為了長遠地留住這個呆萌可愛的“天山精靈”,李維東團隊和學術界專家一致表示,保護伊犁鼠兔已經是目前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而關於如何科學合理的保護伊犁鼠兔卻麵臨重重挑戰,因為首先麵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伊犁鼠兔生性膽小且常年生活在高海拔的懸崖峭壁的山區,但凡有一點動靜它就會迅速離開,這也就導致人類很難追蹤到他的身影,保護措施實施起來非常的困難,更不可能實現所謂的人工飼養和繁殖。
其次麵臨保護的難題就是伊犁鼠兔雖然生活的新疆天山一帶地廣人稀,但是當地居民以畜牧業為主,特別是草木旺盛的季節,當地牧民經常會帶上牧羊犬把牛羊趕上山去吃草和綠色植被,這不僅使伊犁鼠兔賴以生存的食物減少,同時牧羊犬也是伊犁鼠兔的天敵之一。因而為了果腹和安全,伊犁鼠兔隻能前往更遠的地方尋覓食物,而這也就大大增加了它們遭遇天敵的風險。
再次就是近些年來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越來越嚴重,導致伊犁鼠兔賴以生存的新疆天山一帶的冰川也正在逐漸消融,這對於伊犁鼠兔的生存空間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於是為了呼籲更多的人參與到保護伊犁鼠兔的行動中,在李維東團隊多年地積極奔走下,伊犁鼠兔被列入了世界瀕危物種名錄,並於2010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每年的7月24日定為伊犁鼠兔物種日。
同時為了科學合理的有效保護伊犁鼠兔的種群數量,李維東團隊和專家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措施是為它們建立棲息地。而意識到這個以後,目前我國已經在新疆伊犁建立了1號冰川保護區和精河保護區。
並且專家學者在當地對牧民也做了積極保護伊犁鼠兔的相關宣傳和知識講座。積極號召當地牧民保護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同時在放牧的時候保護和幫助專家記錄伊犁鼠兔的活動情況。
保護伊犁鼠兔的意義那為什麽國家要耗費那麽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積極保護伊犁鼠兔呢,它的出現對地球和人類有什麽意義呢?而關於這個問題,李維東團隊和專家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首先,伊犁鼠兔雖然是新發現的動物種類,但是它和“國寶”大熊貓一樣,都是屬於我國獨一無二存在的動物品種。如果我國沒有盡到保護好這個物種的責任,讓它在地球上徹底消失,這將是整個人類的遺憾和損失。
其次,地球上每個物種的存在對於整個生態平衡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而伊犁鼠兔也是自然生態鏈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專家表示,伊犁鼠兔因為常年生活在高寒山區地帶,它們可以說是生態環境的“晴雨表”。如果它們的數量在不斷減少也就在給人類預警當地生態環境發生了變化,必須要引起重視。
同時伊犁鼠兔作為地球生物多樣性的一員,如果人類沒有保護好它們,讓它們在地球上消失,那麽這個種群攜帶的基因也會隨之徹底消失,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鏈也會徹底缺失這個環節。
當然專家也表示,因為伊犁鼠兔常年在高寒山區以珍稀的藥材和植被為食,其自身也具有非常大的藥用價值。就比如,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裏就有記載,鼠兔的糞便名叫草靈芝,對治療小孩驚厥等病症有奇效。
結語雖然保護伊犁鼠兔已經引起和全世界的重視,但是它們目前還是在瀕危的邊緣徘徊,數量也還在不斷減少,因而保護伊犁鼠兔的任務仍然任重道遠,這就需要全世界人民一起攜手努力,所謂的“保護生態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持久不懈地努力才可以實現。但願在未來的時光裏,“天山精靈”伊犁鼠兔依然呆萌地自由生活在天山山脈中,成為天山上永久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