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勇立潮頭 激勵幹部作為|幹部|潮頭|評論員_新浪新聞
原標題:勇立潮頭,激勵幹部作為(評論員觀察)
既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也要有破解新難題、找到新辦法的智慧,才能推動改革航船破浪前行
改革開放40年,一代代人的接續奮鬥,推動“中國號”巨輪駛入更加開闊的水域。站在更高起點上,如何在激流中行駛出改革加速度?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更廣泛更有效地調動幹部隊伍的積極性”,把“激勵幹部作為”當作新時代打好改革攻堅戰的重要抓手。
幹部幹事的狀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事業呈現的狀態。不論是新發展理念的落地生根,還是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都離不開廣大幹部的主動作為、奮發有為。當年小崗村搞包產到戶,萬裏承受巨大壓力,批示“我看可以試驗”,為農村改革蹚出一條路;爭取到“尚方寶劍”的習仲勳說辦就辦,推動廣東改革開放“先走一步”;“上不怕丟烏紗、下不怕挨罵”的王伯祥發動山東壽光群眾種植蔬菜,開辟農民致富之路……無數改革闖將,在關鍵時刻勇立潮頭,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黨的十八大以來,一批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一批重要理論創新、製度創新、實踐創新成果正在形成,同樣離不開一大批黨員幹部闖關奪隘、敢打敢拚的闖勁,滾石爬坡、不懈探索的韌勁。
選好用好幹部、激勵幹部作為,這是我們黨團結帶領群眾戰勝一切困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從“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有知識、懂專業、銳意改革”,到“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改革開放以來,好幹部的標準與時俱進,但敢於擔當、銳意改革的要求始終如一。黨的十八大以來,啟動全國縣委書記輪訓、建立容錯糾錯機製、完善幹部考核評價體係、印發《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幹部管理製度的一係列變革,貫穿著“讓改革者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鮮明導向,目的就是調動廣大幹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既凝聚了改革發展的共識,也激發了黨員幹部的奮鬥激情。
“偉大的事業之所以偉大,不僅因為這種事業是正義的、宏大的,而且因為這種事業不是一帆風順的。”改革進入攻堅期,剩下的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尤需各級幹部有新擔當新作為。就拿脫貧攻堅來說,現在剩下的更多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需要幹部下更大功夫,思路“升級”、行動“迭代”。再比如,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等都是國家既定戰略,如何把頂層設計落到實處,關鍵就在於要有敢闖敢試的急先鋒,能夠破除沉屙痼疾、衝破利益梗阻。做新時代改革的促進派、實幹家,既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也要有破解新難題、找到新辦法的智慧,才能推動改革航船破浪前行。
“為官避事平生恥”,對幹部而言,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現實中,少數黨員幹部還有一些消極負麵的思想,比如“不思進取、為官不為”的懈怠,“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消極,“隻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的明哲保身。凡此種種,如果放任自流,就可能成為影響改革進程的“軟釘子”。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麵要靠製度發力,堅持正確用人導向,把好幹部選出來、用起來,促進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另一方麵需要幹部有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砥礪擔當的寬肩膀,練就成事的真本領,少算一點個人得失的“小賬”,多算一些顧全大局的“大賬”。
水激石則鳴,人激誌則宏。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誌告誡全黨,“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幹出來的,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擼起袖子加油幹,方能幹出改革開放的新氣象、幹出群眾向往的幸福感。時代潮流浩浩蕩蕩,唯有弄潮兒能永立潮頭,唯有奮鬥者能乘勢而上。從這個意義上說,全麵深化改革大潮澎湃,激勵幹部作為,正逢其時、正當其勢。
(本係列評論到此結束)⠀
責任編輯:霍宇昂
"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