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西晉都城洛陽之紙,因大家爭相傳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賦》,以至一時供不應求,貨缺而貴。後喻作品為世所重,風行一時,流傳甚廣。《晉書ⷦ苑ⷥ𗦦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左思(約250~305),字泰衝齊國臨淄 (今山東淄博)人。西晉著名文學家。晉武帝時,因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任秘書郎。
左思小的時候長得醜,其貌不揚,身材矮小,說話結巴,腦子不好使還非常頑皮,實在是沒有人相信他會在文學上或者其他任何事情上會有所成就,連他的做禦史的父親自己都一直非常不看好他,常常後悔生了這個兒子。他父親請人教他書法、彈琴,成績都不太好,有一天,左思的父親左雍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歎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於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於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於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麵的才華,為他成為傑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之後他又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麵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巨著《三都賦》終於寫成了。書是寫成了,但是讓誰看誰都瞧不起他。最可氣的是大文學家陸機聽說後,可勁兒的挖苦:“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過班固、張衡,太自不量力了!”這還不解氣,還給他弟弟陸雲說:“京城裏有位狂妄的家夥寫《三都賦》,我看他寫成的東西隻配給我用來蓋酒壇子!”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沒,找到了著名文學家張華。張華看過《三都賦》,被深深感動了。到後來竟讓他愛不釋手。又把他推薦給名家皇甫謐,皇甫謐看過《三都賦》以後也對文章予以高度評價,並為這篇文章寫了序言。他還請來著作郎張載為《三都賦》中的魏都賦做注,請朱中書郎劉逵為蜀都賦和吳都賦做注。
有了名人的推薦,《三都賦》在京城洛陽是鋪天蓋地的流傳,受到廣泛好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傑作《兩都賦》相比。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隻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故事出自《晉書ⷦ苑ⷥ𗦦傳》。
元康年間,左思參與當時文人集團“二十四友”之遊,並為權貴賈謐講《漢書》。元康末年,賈謐被誅,左思退居宜春裏,專意典籍。後齊王召為記室督,他辭疾不就。太安二年(303年),河間王司馬顒部將張方進攻洛陽,左思移居冀州,數年後被殺了。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