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夜難明網長夜難明網

山西銀行的資本困局:遭大股東“組團”出售 謀求增資補血

作者:薑林燕

近日,山西銀行增資擴股方案獲批複引發關注。不久前,山西銀行收到年內首張百萬元罰單,四筆股權拍賣流拍,可謂喜憂參半。

作為省級城商行的山西銀行,12月1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山西監管局官網顯示,同意山西銀行募集不超過15億股股份。

近年來商業銀行正在加速資本補充節奏,但大行和中小行在募資方式上出現兩極分化。相比股份製大行發行二永債規模較大,城商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則主要通過增資擴股、定向募股等方式為主。據不完全統計,年內已有85家銀行增資方案獲批,且數量高於前幾年均值,且以包括山西銀行在內的中西部地區銀行居多。

對於中小銀行通過增資擴股補充資本的背後原因,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相對於大型銀行,中小銀行麵臨著較大的資本補充壓力,但無論是內源還是外源方式,大部分中小銀行都相對能力較弱,因此它們傾向選擇增資擴股、定向募股等較為迅速有效的資本補充手段,其次這些方式籌資成本較低,發行條件相對寬鬆,審批程序也較為便捷。

山西銀行對“募資補血”一事似乎早有規劃。在今年5月,山西銀行發布關於召開2023年度股東大會的通知,其中就包括發行資本補充工具的議案和增資擴股方案。早在2022年,山西銀行曾發起首輪增資擴股計劃,(600546)能源集團出資19億認購新股份,持股比例7.33%,並由此成為山西銀行第二大股東。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山西銀行的第一大股東為山西融金興晉私募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比例59.0866%;第二大股東為山煤國際(600546),持股比例7.3294%;第五大股東為山西聚源煤化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663%。

1.9億股權拍賣難“出手”

就在山西銀行積極增資擴股的同時,山西銀行的三家股東在掛牌轉讓、拍賣所持山西銀行股權。其中一家是山西銀行第五大股東山西聚源煤化,據阿裏資產拍賣平台顯示,12月9日,山西聚源煤化持有的山西銀行1.9億股股份被拆分為4筆開始拍賣,根據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的資產評估報告,這部分股權的評估價值合計為1.34億元,起拍價合計約為0.94億元。

據山西銀行2023年年報顯示,山西聚源煤化總持股約2.76億股,也就是說,其持有的近七成股份被拍賣,若拍賣成功,山西聚源煤化對山西銀行的持股比例將降至約0.33%,將不再是前十股東名列。

看來,隨著後續增資擴股以及股權拍賣的落地,山西銀行的股權結構或將迎來新一輪變動。然而,拍賣過程沒那麽順利,據最新結果,上述1.9億股股權全部遭流拍。由此可見,山西銀行的股權並不是那麽吃香,山西銀行未來股權結構如何?前局充滿了不確定性。

除山西聚源煤化外,還有三家小股東擬轉讓其持有的山西銀行股權。事實上,自2018年以來,銀行股(尤其是中小銀行股權)已經成了法拍、產權交易等平台的“常客”。同時,流拍率和折價率也在上升。無論是最近計劃出售山西銀行股權的山西聚源、鴻倫貿易、錦華苑酒店,還是更早年間的青島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中融新大集團,均係原晉城銀行股東。

多家股東轉讓山西銀行股權的背後,到底是被動下的選擇、還是出於資金需求和資金壓力等因素所致?增資擴股與股權拍賣兩件事幾乎同時進行,兩者之間又有什麽關聯?銀行與股東之間的關係一向是敏感地帶,一係列變動之下暗流湧動,不禁令人猜想,山西銀行與其股東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連收五張罰單關聯交易、風險管理等違規

除了一係列股權關係方麵的不確定趨勢,山西銀行近期還遭受了嚴重的監管處罰。就在不久前的11月22日,山西銀行及其相關責任人收到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山西監管局開出的五張罰單。

根據行政處罰信息公開顯示,山西銀行因關聯方認定不準確導致重大關聯交易未經董事會批準、未將部分集團客戶納入統一授信管理的違法違規事實,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山西監管局處以190萬元的罰款。此外,山西銀行太原新建南路支行因貸款風險分類不準確被罰款25萬元。合計被罰215萬元。同時,山西監管局對山西銀行三名時任員工也給予了警告處分。

從處罰原因看,似乎也和山西銀行的股東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仔細挖掘該行2023年度財務報告中關聯交易的授信額度,以及來自裁判文書網的判決文書發現,該行的多個股東在山西銀行的借款,遠超過了這些股東在該行的投資金額。而山西銀行自成立以來,因為內審、合規、風控被處罰,並非僅僅隻有上述的關聯交易。這些處罰都指向了該行內控、內審機製。

信貸、公司治理、內控內審等違規事項一向是銀行受罰重災區,尤其是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等中小銀行尤為高發,主要涉及關聯交易管理不到位、股權股東管理不到位等問題。看來山西銀行也不例外。

股權方麵違規是造成金融行業亂象的根源之一,容易造成金融機構股權關係不透明不規範,幹擾金融機構正常運行。

以山西銀行為例,關聯交易方麵,2023年5月山西銀行的披露“公司2023年重大關聯交易公告”顯示,山西銀行董事會審議通過為山西聚源煤化提供7.5億元授信的議案,期限12個月,用於項目貸款。山西聚源煤化的實際控製人郭學明為山西銀行監事,根據相關規定,山西聚源煤化為山西銀行的關聯方。

行業人士認為,部分銀行機構股權結構有待優化,股東資質交叉,股東行為不夠規範;“大股東控製”和“內部人控製”等現象;部分銀行股東資質較差,缺乏長期投資的意願和能力,關聯交易不規範,以及存在股權代持問題等等,都是中小銀行受罰常見的一些典型問題。這似乎成了中小銀行的通病。

近來,金融監管總局多次強調,將全麵強化對銀行保險機構股東、實際控製人的穿透審查,聚焦“關鍵事”“關鍵人”“關鍵行為”,嚴懲違規占用資金、違規關聯交易等不法行為。

相信此次處罰也會給銀行敲響警鍾,在內控內審、與股東之間的關聯交易方麵進一步規範合規。

規模增速放緩成本收入比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成立於2021年的山西銀行,在銀行界來說,絕對算是一位年輕者了,從業績上看,山西銀行也確實充滿新生者的朝氣。2024年上半年,山西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7.7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10%,淨利潤4.7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8.68%。

盡管業績看上去很漂亮。然而細查之下,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一是規模增速較為緩慢。2024年6月末,山西銀行資產規模為3580.56億元,較年初僅增長0.48%。2022至2023年,山西銀行資產規模增速分別為8.27%、11.11%。

而且,山西銀行成本收入比高達80.87%,2023年四季度,商業銀行平均成本收入比為35.26%,而山西銀行近三年成本收入比遠超這一平均值,均不滿足監管要求。根據《商業銀行風險監管核心指標》,我國商業銀行的成本收入比不應高於45%。此外,《金融機構合格審慎評估標準(2023年版)》進一步規定,成本收入比應≤35%。

較高的成本收入比可能意味著銀行在經營管理中存在一些問題,如成本控製不佳、業務結構不合理或管理不善等,這些問題可能導致銀行麵臨更大的經營風險,如何提升成本管控能力、提高盈利水平,值得山西銀行重視。

此外,聯合資信評估在跟蹤評級報告中提到,得益於較大力度的不良資產處置,山西銀行2023年的不良貸款率明顯下降,但其關注類貸款占比較高,同時借新還舊及展期類貸款規模較大,信貸資產質量仍麵臨下行壓力,撥備水平承壓。

今年10月,山西銀行迎來了第二任行長李穎耀上任。據了解,李穎耀深耕山西多年,擁有豐富的銀行管理經驗。麵對增速放緩,成本收入比過高、關聯交易、風險內控等諸多挑戰,新任行長又有哪些應對措施?需要時間來驗證。

赞(266)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長夜難明網 » 山西銀行的資本困局:遭大股東“組團”出售 謀求增資補血

友情链接: